“此毒無解。”
楊衡閉上眼睛不讓淚水流出來,那日容王行刑之時,她便有必死之心了。穩穩心神起身來到床邊取出了她的那個朱漆柜,她不會不聲不響地離開他的生命的,她不會這么殘忍的!打開柜子,最上面放著一封信,信上寫著——夫君親啟。
衡:
幾次提筆,心中千言,落到筆尖竟是無語。
夫君看此信時心同怕已不在人世,知夫君傷痛,心同切切。
想當日初識夫君,心中艷羨不已。心同知父親的初衷,卻依舊對姻緣充滿了期盼……那日父親被斬,心同亦在場,養我二十四載的親人要走了卻無人送行嗎?
我心知為百姓著想,父親是要除的,戰爭帶給人的總是傷痛,肅帝是一個仁慈的皇帝,開辟疆土或許不能,但治國是強過父親的。所以,那日里你全盤托出了你的計謀,我裝作不知,因為我的心中也有一桿秤啊。然而,他生我育我,這樣的恩情我要如何回報?對于父親,我是對他不起的,我不知該如何做才能贖自己的罪啊。那日,未去法場時,我便飲下了千日散,此藥乃是父親從西域帶回的一種毒藥,不立置人死,逢月圓飲者便會痛如刀割,如此反復三年。
兩年多來,夫君給我的情,心同感激不已,只是,我再不能貪求什么了。記得有次同夫君說起,夫君若走在心同的前面,心同定會再覓良緣,以慰夫君,那時夫君也應了心同亦會如此的。夫君莫怪心同使詐吧,心同只是盼著夫君有個好的歸宿啊!
……
萬望夫君放下心同,莫讓心同成了夫君的心結。
他日心同歸去,請夫君為心同著當年做新嫁娘的紅衣,心同雖知不合規矩,就許了心同的任性吧,那是我另一種生活的開始啊!
今日心中大亂,總恐有事發生,寫下此書,只盼心同走后為夫君所讀。心同天上地下為夫君祈福,愿夫君覓得良緣……
看完書信,楊衡只覺得喉中一暖,竟吐出一口血水。
“楊衡!”荊子衍沉聲叫著,看得出他對妹妹的一片真心,只是,眼前的這對男女之間的情愛承受著怎樣的痛苦啊!
“子衍,你走吧!”
走?叫他如何放心得下!“不!”
“心同最放心不下的便是你,你速速離開安陽再不要回來了!”
“我……”
楊衡轉過頭來怒目相向,“走!你要心同死不瞑目嗎?”
“她不會死的!”
“明日我奏請皇上便帶心同下江南,我們到蘇州再見吧!
送走了荊子衍,楊衡坐在床邊握著她冰冷的手喃喃自語:“心同、心同,不要留下我一個人,不要……”
“哥……哥……”荊心同驀地睜開眼睛。
“心同,你醒了?”
“衡,我哥呢?”
“走了!
她放心地閉上眼睛,“謝謝你,衡!
“心同,看著我。心同,你一早便有了赴死之心是嗎?那么我呢?”他從頸間扯下龍佩握在手心里,“你允我的執手之約、白發之盟就是這樣的嗎?你說我是你一生相伴的良人,你走了我怎么辦?說,心同,你置我于何處?!”
荊心同掙扎著要坐起,卻被他抱住,“心同,我只有你一個親人,你怎么能離開我?我什么都不要,不要高官厚祿、不要位高權重、不要榮華富貴,我要的只是你陪在身邊,可是你卻不要我!”
一行熱淚沿著她的頸間流下,“衡,對不起,我……我也不知道要如何做。那日牢里我見著了父親,他不愧是英雄,我為有這樣的父親而自豪。他不怨我,不怪我,不要我的心中有仇恨,只是我如何能原諒自己?”
“心同,這毒你從何而來?你可有解藥嗎?”
“沒有。”
她的心中痛著,藥從何而來?從父親那里得到的,新婚后歸寧那日,父親將她叫到一旁,對她說如果發現衡有不對之處,便把這藥下在他的茶中,此藥無色無味,不會被發覺,但可以控制他為父親所用。所以,這藥便一直在她這里,父親沒想到,最后用了它的竟會是她。
一個月后,楊衡帶著荊心同和小翠來到了蘇州,楊衡在荊心同睡下后,來到荊子衍的房中。
“楊衡,我要謝謝你!謝謝你給了心同幸福!
荊子衍心中的芥蒂解開了,因為看到了妹妹的幸福,因為父親的那句不希望他們心中留有仇恨的話。
“不,子衍,她帶給我的幸福遠比我帶給她的要多。子衍,我求你一事,朝中的胡太醫說西域有一位高僧對千日散研究了很久得到兩種解藥,只是這兩種解藥都不能完全解毒,一種可以抑制毒性,但只能抑制七年,這七年中中毒之人會如常人一般,七年之后便是華陀再世也不能救。另一種半抑制毒性能減輕痛苦,但是中毒之人仍然會受身心之痛,此藥可持續二十年!
聽他停下話語,荊子衍問:“你要選哪種?”
“我不知道,那位高僧居無定所在西域四處游歷,先要找到他求得他肯賜藥才行。子衍,我不知道會不會找得到他,又會不會感動他,但是,今生我只與心同結姻緣,我早已打定了主意與她生死相隨。明天,我就帶她往西域去,小翠我不能再帶在身邊,只好托付給你了,請你代我照顧她,并為她尋個婆家吧!
“楊衡,我與你們一同前去!
“不,子衍,你要做的就是去找你的幸福!
一陣沉默后,荊子衍啞聲說:“如果……如果找到了解藥,你一定要帶她回來找我!
“好,半年之內無論是否尋到解藥,我都會與她回來找你!
“一言為定!”
這個夜里,兩個男人訂下了生死之約。
第二天,小翠醒來便不見了楊衡和荊心同,荊子衍說他們去尋解藥了,小翠哭著問:“公子,老爺和夫人會尋到解藥嗎?”
荊子衍并沒有回答小翠的話,目光深邃地看著遠方低聲說:“執子之手,與子偕老,生死相隨,不離不棄!”
—全書完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