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益的表哥崔允明雖然名落孫山,但崔家還是替這外甥操辦了一番,一方面顯得自己大度,一方面也是想讓自己兒子沾沾喜氣,但當所有科考生都開始拜老師,想辦法在考書雋科時爭取更多有利條件時,昭然寺的住持竟到崔家,把李益接走了。
說詞自然也是那套,鋒芒太露,得近佛,去銳氣,這段時間便算是暫時出家,家人不見,書信不接,俗事不問,人間之事一律不準,講白話就是:不能訂親。
崔家知道他十四歲時就被紫天寺住持接走的事情,故不意外,可是當天家里有幾個客人,個個目瞪口呆。
昭然寺住持只有皇宮法會才會出寺,專門替皇太后主持祈福會,然而寺中的住持居然來了,幾位客人十分不淡定,又見崔家人絲毫不驚慌,李益也是點點頭就去收拾東西,倒是想起了隱約聽過李益曾在紫天寺住過的傳聞,原以為是誤傳,沒想到是真的。
霍小玉聽聞此事,又更放心了些——事情發展越來越不一樣了,肯定沒事。
心里定,閑情逸致倒也有了,雖是沒找到合意郎君,但柳大娘說話率直,消息又四通八達的,她覺得脾性很合,偶爾還是會讓她過來陪著說話,鄭氏自然也是一起。
柳大娘說話不如說書先生那般精彩紛呈,但勝在她講的都是真的,聽起來有意思的多,有時鄭氏聽得高興,還會問上幾句,柳大娘自然知無不言。
原本只是各種閑談,卻沒想到,居然從她口中聽到李益的后續事件。
“倒也不是我愛說長道短,只是此事實在有趣,鄭大娘與霍姑娘不妨當作笑話一聽!
拔萃科考上,基本上已經能當個縣令,這要是家中能疏通,便能進州府給知州辦事。
至于名次比較前頭的,自然想再拚一下隔年的書雋科,書雋科一過,好一點就是正輔,差一點也能當個副府。
李益這官途,是走定了。
寒露放榜,知道李益高中后,崔家當日便派人快馬到云州洛縣的李家報喜,李家自然欣喜若狂,除了上紫天寺供金修佛像,還連擺了十天流水席,能多熱鬧就多熱鬧,這下真的光宗耀祖了,李家有族譜以來的十幾代,第一次這樣爭氣,李正道就別提多得意,酒席散后,還在院子跳起舞來,鬧得大半夜才肯睡。
慶祝過后,李家都想著同一件事情:該給這長子長孫訂親了。
十八歲,有功名,自然要快點成家,好給開枝散葉。
“李太太盧氏沒生兒子,想給這庶長子說自己的娘家侄女盧姑娘,將來婆媳一心,這才好過日子,但李老太太卻想著京城里嫁入崔家的長女所生的崔小姐,若讓孫子娶了外孫女,肯定能幫上崔家一把!绷竽镎f起,笑到眼睛都不見,“李公子是富貴人家的長子,加之人品相貌出眾,原本就是一塊好肉,現在有科考身分加持,更是成了上好的肥肉,媒婆想咬就算了,沒想到嫡母跟祖母也張嘴。”
李益說親對霍小玉來說本就是好事,柳大娘又譬喻得有趣,她倒是難得在聽見有關他的話題時笑了,“那李老爺怎么說?”
“李老爺自然是偏自己姊姊,李家是旺定了,李少爺娶崔姑娘,自己的親大姊也能得到好處,何樂不為,至于盧家,說穿了不過就是妻子的娘家,他還真沒想過要讓兒子去親上親家!
鄭氏聽得十分專心,“那李家是幫李少爺定下崔姑娘了?”
“若是定下,還沒這么好笑,鄭大娘,這事兒好笑之處我才正要說呢!绷竽锖炔,潤了潤喉,“李老太太跟李老爺一條心,盧氏知道自己說不上嘴,但也不想就此打住,兩位倒是想想,一個女人沒有嫡子,又掌控不住庶子,為了自己晚年著想,也為了逐漸衰敗的盧家著想,她肯定要讓庶子娶自己娘家的侄女,所以她想了一招:先斬后奏!
霍小玉一方面覺得荒謬,一方面也忍俊不住,“先斬后奏?難不成她要自己一個人回娘家提親?”
“盧氏借口去玉佛山還愿,來回共要十天,可沒想到她不是去還愿,而是帶著盧姑娘直奔京城,等李家收到信時,早追不上,盧氏就這樣一路快馬加鞭,直接到了南亭崔家,道,老太太病重,紫天寺住持說得讓長孫快些成親沖喜,所以李老爺讓她帶著定過親的準媳婦過來,八字都是過的,日子也算好,明天就是好日子,讓崔家幫忙張羅婚事,一切從簡就行!
霍小玉笑出來。
這盧氏,不只是出身不錯,家里也肯定沒壞人,過門后又是嫡長正妻——李家人口簡單,姨娘也都是丫頭出身,雖然生了兒子的都脫了奴籍,但娘家人都還在盧家呢,翻得出什么花樣?
一輩子幸幸福福,最大的苦頭可能也就是禁足,抄佛經之類,所以才這樣敢。
“盧氏的膽子也太大了!
“是啊,大抵是想著,等李家追來,李少爺已經跟盧姑娘拜過天地,行了周公之禮,那就是貨真價實的夫妻,李少爺又準備書雋科考,仕途還沒開始,若是讓人知道李少爺剛剛娶了表妹,就馬上休妻,名聲只怕要打壞,而若是庶子登科,嫡母沒能享福,反而被逼回娘家,這丑的可是整個李家,不孝順嫡母,人品又能好到哪里去,若被人上吏部以孝道為名告上一狀,李少爺的前途十之八九就沒了,盧氏就是看準了李老太太與李老爺珍惜子孫的將來,會吞下這悶虧,至于婆婆跟丈夫要責罰,她頂下就是,罵她罰她,總比晚年無人照應,只能看庶子跟媳婦的臉色好!
鄭氏聽得瞠目結舌,過一會才道:“明明是大戶人家的太太,怎么作風卻跟個姨娘外室一樣!
“只能說,人算不如天算,盧氏姑侄趕到京城的那天上午,昭然寺的住持才剛剛把李少爺接走,而且說得明白,同以前一樣,是暫時出家,家人不見,世事不問,盧氏不知道昭然寺的名聲,居然異想天開要崔家幫忙請武師,好隨她去寺中討人,是崔大太太把她拉住,說這位住持可是給皇太后做祈福會,給先皇念佛經的人,今上見到他,都會雙手合十,地位極高,京城的親王公主都沒人敢去寺中鬧過,她敢去?
“盧氏自從知道婆婆跟丈夫想讓李少爺娶崔姑娘后,就對崔大太太這位姑奶奶沒好感,聽她如此說,以為是唬自己,也不管外頭下著雪,自己出門找武館,一出手就是一人一兩銀子,武館見她給錢大方,自然高興,問要辦什么事情,一聽說是要去昭然寺鬧事,都把銀子扔了回來,鬧了幾天,走遍京城武館,都沒人敢接,這才相信崔家人說的是真的,就在這當中,李家人來了!
第4章(2)
鄭氏嘴上不提李益,但心里還是企盼他成為自己女婿,聽柳大娘說盧氏計謀沒成,暗暗松了一口氣,心里卻感嘆,李少爺人品如此俊雅,真不知道玉兒到底不喜歡他哪里,唉。
“盧氏不顧婆婆與丈夫意愿,也有心理準備接下來要承受責罵,卻沒想到大管家來了,什么口信也沒帶,只是說過年快到了,老太太過年采買,照例給崔姑爺,姑奶奶,表少爺,表小姐,各送了一份,至于崔家其他人,自然有一般禮物——盧氏腦子雖然不大好,但命卻不錯,以前養死二少爺,卻因為盧太爺對李家有恩,沒被責罰,這次惹了這番大事,誰知道剛好李三少爺在云州墜了馬,盧二老爺又正好經過,見附近空踩的馬兒屁股上的烙印是妹夫家的樣式,心里奇怪,讓下人到附近山坡四處找找,就這樣找到在山溝里的李三少爺,摔得頭破血流不說,半個身體還泡在半結冰的河水里,再過一個時辰,就算沒被雪掩蓋,也是要被凍死——李家就兩兒子,盧二老爺救了三少爺,盧氏就算有天大的錯,都消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