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么這么說?這就要把記憶拉回到很久很久以前了。
十一年前,他們還是狐貍村的孩子。狐貍村之所以叫狐貍村,是因為這個地方以前總是鬧狐貍,也許還出了幾只狐魅,誰知道呢。久而久之,村里的人就把自己住的地方叫做狐貍村了。那時,他們八歲,父母都是很老實很老實的莊稼人,他們是鄰居,每天一起去村頭放牛,到山上拾柴,到河里摸魚,還一起蹲在學堂外面羨慕那些有錢讀書習字的同齡人。
如果他們就這么長大,或許他們也和父輩們一樣,成為一名標準的莊稼人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取一個媳婦,生個胖娃娃,等胖娃娃長大后就讓他去放!
——如果。
一場突來的瘟疫席卷了整個狐貍村,很多人生病了,村里的大夫治不好,城里的大夫不愿意來治,結果,生病的村人被沒生病的村人用牛車送走了。送到哪里去他們不知道,只是那些被送走的人再也沒回來過。
他們的爹娘也是這樣被送走的。然后,輪到他們。
他們記得自己被村人放到牛車上,朦朦朧朧來到一處僻靜的地方,那些村人將他們拖下牛車,一句話不說便離開了。他們不知睡了多久,醒來時突然覺得有點精神,睜開眼又發現彼此躺在一起,不由好心情地說了幾句話。說什么不記得,只知道當時都在笑,笑著笑著就沒了力氣,聲音漸漸消失。
等到再度醒來的時候,他們看到了師父……那個時候還不是他們師父的師父。
師父好像正在搬什么,他們一動,似乎從很高的地方滾了下去,可能聲音過大驚動了師父,師父一陣風沖過來,說了一句話——
“咦,尸體里居然還有活的!”
大概師父把他們當成尸體搬回來了。不過師父搬尸體干什么?
這個問題,他們在以后的成長中得到了答案。
那個時候的師父只是十五六歲的少年,頭發卻像六七十歲的老先生一樣。他們清醒后,才知道這里是果魚塢,塢里還有一個頭發白過師父的老爺爺。他們聽師父叫那老爺爺為“師父”。不過,為他們治病的是師父,而不是師父的師父。
師父把他們的病治好了。
在一個陽光燦爛得讓人想流眼淚的午后,師父問他們要不要拜他為師,跟著他學醫術。他們只覺得師父非常厲害,別的大夫治不了的病他都能治好,肯定醫術蓋世,神仙下凡。于是,他們點頭、跪地叩頭。
那天晚上,師父的師父——也就是師祖爺爺——拉著他們灌了五壇酒,喝醉后就在樹上跳來跳去,直叫“老夫有生之年終于有徒孫啦,哈哈”。
天際一輪明月,師父看著師祖爺爺發酒瘋,笑得比春風還要和煦。
從此,在果魚塢,他們邁上了艱難的學醫之路。
師父教他們的第一課不是習字,不是認草藥,是拼人骨。
師父把他們帶到一間干凈的房間,指著一堆白色碎骨對他們說:“你們先把這些骨頭拼成人形。骨頭我都蒸洗過,很干凈。放心!闭f完,師父背手而去,衣裾飄飄,蒼發搖搖,凌波微步,不似凡人。
他們在骨頭里面刨了半天,直到發現最下面的骷髏頭才真正意識到這是一副人骨,當即嚇得抱成一團,兩腿無力。
光是為了習慣這堆骨頭,他們就花了五天時間;侍觳回撚行娜,終于讓他們成功了,他們可以面不改色把骷髏頭當球拋,將胸骨當盾牌,還拿著小腿骨當長劍互相拼殺?傊崎T進來的師父沒看到一副完整的人形骨骼,卻看到他們舉著胸骨拿著腿骨你戳我我戳你。
“孺子可教。”師父夸他們。
接下來,師父教他們人體經胳、內臟功用、血脈運行,還搬來尸體實情實景說明……干咽口水,他們終于明白師父為什么喜歡收集尸體了。
對于在尸體上動刀動斧,師父說:“你們可以選擇用‘肢解’或是‘切割’來稱呼!
嗚……他們可不可以不選?
果魚塢春花秋果,四季更替,他們的身體在時間的流逝中慢慢抽高,嗓音變粗,醫術與日俱進。
有一天,師父決定教他們施針。
“一針鬼宮,人中穴,入三分,二針鬼信,少商穴,入三分。三針鬼壘,隱白穴,入二分。四針鬼心,大陵穴,入五分……”師父先在他們身上扎了五針,而后道:“施針時,你們要記住八個字——手如握虎,勢若擒龍!
示范完,師父讓他們互扎。
他們按師父所說的精髓練習,“手如握虎,勢若擒龍”,扎得四條胳膊上全是小洞洞。練習到最后,兩人的手已經僵硬得伸不直了,遠遠看去還真有那么一點“手如握虎,勢若擒龍”的神髓。
師祖爺爺從窗邊經過,探頭進來看了一會兒,皺眉說:“這么早就教你們《鬼門十三針》?不到火候。小老頭太急了點吧!
“師祖爺爺……”他們扭著身子問好。
到底師祖爺爺心疼他們,分別在他們的胳膊上捏了幾下,摸頭道:“別扎了別扎了,夜深了,早點睡覺!
第二天起床,他們睜開眼,從床上坐起來,對看一眼,同時大叫:“啊——”
在他們眼中,對方的頭頂上扎滿了針,看上去泛青光、圓滑滑,就像頭發一夜之間掉光光。莫非……他們成了禿子?
“怎么了?”大概聽到他們的慘叫,俊如謫仙的師父推門進來,眉心微蹙。見他們兩手在頭頂上方轉來轉去就是不敢摸,抿嘴搖頭,“是銀針。你們自己取下來吧!
原來,他們看到泛青光的頭皮是師父扎滿的銀針。
原來,師父拿他們試針。
秋高氣爽,黃菊初綻的一天,師父帶他們去采草藥。
背著竹簍從山上下來,他們遇到一名哭哭啼啼正欲上吊的書生。師父“噫“了聲,驚喜地跑過去問書生有什么事想不開——師父臉上的表情真的很驚喜。
那書生說:“小生十年寒窗,鑿墻借光,照雪苦讀,沒想到一朝落第,生又何用,生又何用啊……”說著說著,頭已經伸進繩圈里。
要他們以為,師父可不是古道熱腸的人。
果然,師父把書生扯下石頭,教他一個自殺的方法,“這位公子,你吊死在這顆樹上,只會壞了這棵樹的生氣,如果你冤魂不散纏住這棵樹,不但‘生又何用’,就算你死了也沒用。不如這樣,你去找一顆小樹苗,將粗繩一頭系在樹苗上,另一頭系個環套在自己脖子上,等樹苗長成大樹,你就上吊成功了。而且,小樹和你一起經歷風雨,它對你一定有感情,就算你化為冤魂纏住它,它也會十分高興的。”
書生不知是糊涂還是怎了,竟然真聽了師父的話,拖著繩子去找小樹苗。
師父目送書生的背影消失在樹林深處,拍拍手,“掃農掃麥,我們回家!
“哦!”他們乖乖點頭。
隔了半個月他們去附近鎮上買米,竟看到當日自殺的書生在街頭賣畫,有脫胎換骨的味道。
這人肯定在樹林里有什么震撼的遭遇——他們敢肯定,書生絕對不是師父救的。
師父教訓他們說:“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身為醫者,一定要有創新意識,今天新,明天新,天天都新!
弟子二人點頭受教。
轉頭,弟子二人討論心得——
掃農對掃麥說:“師父是要我們一天一變!
掃麥扯了一根無辜的小草,“那不是很沒節操?”
掃農飛快捂住他的嘴,扭頭四下觀望,確定無人后才小聲斥道:,“這話不能讓師父聽見!
他們以為會和師父、師祖爺爺在果魚塢生活一輩子,可他們錯了。
那一年春末,杏花滿枝頭的時候,果魚塢來了幾名客人。滿眼邪氣的玄公子遠遠站在樹下,看著滿身杏花的閔公子與師父打成一團。然后,他們成了師父的朋友。
惺惺相惜?
師父身上絕對不會出現惺惺相惜這種事。
但,盡管他們不太理解,師父還是成了他們的朋友。再然后,師祖爺爺含笑駕鶴,師父成了七破窟的厭世窟窟主。
此后,江湖風雨就和他們的求學路混在了一起。
有人說師父醫術高超,對此,師父會謙虛地說:“我只是恰好懂一點草藥知識。”
有人說師父華佗再世,對此,師父會謙和地說:“我也是邊學邊教。”
不過,身為七破窟厭世窟主,師父的原則卻是:絕對遵守,絕對利益。
老實說,七破窟上至窟主下到部眾,對他們的師父是敬鬼神而遠之。
比如,師父偶爾會興起一些“食好”——南瓜宴。一個月內,窟里早午晚吃得全是南瓜,蒜蓉蒸南瓜、南瓜蒸排骨、酸辣南瓜、糖醋南瓜、南瓜燉蛋、翡翠南瓜、蜂蜜南瓜、南瓜蝦、南瓜粥、南瓜餅、南瓜炒筍絲、南瓜燴紫茄、南瓜包子、南瓜燒餅……吃得他們聞南瓜變色。
又比如,師父會以藥調功——以增強功力為由,先把扶游窟主的腿毒殘了,半年之后又治好了。隨后師父把目標放到飲光窟主身上。飲光窟主知道師父的意思后,大驚失色,魂不守舍地說了一句:“終于到我了嗎?”
終于到我了嗎——這句話成為部眾們共同的慘號。
還有師父親手泡的茶……唉,不提也罷。幸運一點的,只是上吐吐下瀉瀉,不幸的,就連自己做過什么也不知道。
不過不要緊,他們知道就好啦。師父說這是難得的觀察機會。在那些部眾的狂亂行為中,他們真的是受益良多。
都說他們有一個好師父了,可窟主們總喜歡叫師父“庸醫”,這、這完全要怪夜多窟主。
猶記那月圓之夜,我尊在閣臺上閉目休憩,窟主們三三兩兩,花前月下,親親我我……總之一片祥和,沒想到夜多窟主突然以“鬼哭狼嚎”大吼——
“不想治人,他就是庸醫。想治人,他還是庸醫。治好了人,他仍然是庸醫!
驚得山鳥亂起,陰風動地來。
師父斜眸支額,蒼發披了一層月光,笑瞇瞇點頭,“你說得對!
庸醫之名就此定下,傳開。
再后來,他們有了一位準師娘,是嶺南印府的印姑娘。嶺南印府是制毒世家,剛開始他們真的很怕準師娘也是用毒高手,一旦不高興了就沖他們撒毒粉下毒丸。不過還好,他們有個好師父啊,師父挑上心的人,能差到哪里去?
準師娘一點也不像那些不會用毒卻偏要裝會的幫派小師妹,準師娘對他們好得沒話說,不教訓他們,不捉弄他們,不仗著是師娘就對他們頤指氣使,也不支使他們去惡整部眾(其實這種事他們已經駕輕就熟了)。而且,對于厭世窟在江湖上的行事,準師娘也從不過問,就算他們議事時準師娘聽到看到,她也只是靜靜坐在師父身邊,忙著自己的事。
準師娘的眼睛受過傷,師父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才將她治好。但有時候他們很懷疑,其實準師娘的眼睛沒被師父治好吧?不然,為什么她眼里仿佛只看得到師父一個人,其他人好像都看不見?
身為師父的徒弟,被師娘忽視的感覺……他們會也會沮喪啦。但他們沒沮喪多長時間,因為師娘總會不經意地對他們說:“你們是曇的好徒弟!
有時候,他們遠遠瞧到師父和師娘戲謔,如果支起耳朵努力聽,他們會聽到師娘對師父說:“曇,你有兩個好徒弟呢……”
好徒弟好徒弟好徒弟……真是受用啊……
他們沒有捂著臉笑哦,他們也沒有養成偷聽師父師娘說話的習慣哦。
其實,徒弟好不好,首先要看師父好不好。
他們真的有一位好師父,不是嗎?
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