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火电竞app-中国知名电竞赛事平台

言情小說 >> 古代,架空,架空 >> 靈異神怪,一往情深,波折重重 >> 娶妻安樂(上)作者:千尋 | 收藏本站
娶妻安樂(上) page 9 作者:千尋
    她都是幾歲的人了,怎會月事不調?

    “跳梁小丑!”站在孟孟身后的年輕男子輕嗤道。

    孟孟假裝沒聽到,氣定神閑地說道:“老夫人這病是郁則氣結,若能心情愉快、笑口常開,氣則疏結通達,很快就會痊癒!

    “這還用你說,滿屋子人誰不曉得?”

    這癥狀也叫無病呻吟,原本無病,喊久了就真的生出病癥。此病無藥可醫,頂多開些疏肝理氣的藥物,是于老太爺非要折騰,把兩分病徵看成八分癥狀,再加上于老夫人年事已高,當然會搞得一屋子雞犬不寧。

    輕鄙的應答讓于老太爺十分氣憤,怒目望向孟孟身后的年輕男子。

    于文彬苦笑搖頭,若于家年輕一代都是這副模樣,他真懷疑濟善堂這塊招牌還能撐多久?

    孟孟問于老夫人,“這病應該有十年之久了吧!

    此話一出,于老太爺眼底透出希冀,忙問:“是,姑娘打算如何開藥?”

    “此病乃是因情志不舒、氣積郁滯,逐漸引起肺腑不合,導致五臟氣亂、功能失和。郁癥有虛實之分,實癥為肝氣郁結、氣郁化火、痰氣郁結,虛癥則分久郁傷神與陰虛火旺兩類。我想以丹槴逍遙散合左金丸、柴胡疏肝湯合半夏及厚樸、甘麥大棗湯合孔圣枕中丹、滋水清肝飲治之,以寧神、疏氣通暢為主,并輔以金針入穴,增強效果。”

    藥方出爐,有本事的人眼底多出兩分服氣,而“金針入穴”四字落入眾人耳里,這會兒有人無法淡定了。

    于府上下只有一人會金針入穴之術,可那人已經在十年前死亡,他能得此絕技,來自一番奇遇,如今這位姑娘也懂……莫非他們師出同脈?

    于老太爺震驚得說不出話。

    當年他說服于文彬將此技傳給家中兄弟,他同意了,開始著手寫下書冊,沒想到孫子死后其他人遍尋不著這本書,此事讓于家上下扼腕不已,多年過去,他們都以為金針之術已經失傳,沒想到……

    “姑娘可要現在為祖母施針?”于文和第一個站出來問。

    于文彬告知孟孟,此人便是當年害死他之人。

    她輕哼一聲,眼中透出微微的鄙夷,連話都懶得對于文和說。

    轉身,她告訴于老太爺,“此技乃師父不傳密技。”這意思夠明白了。她又說:“老太爺是要我現在施針,還是……”

    于老太爺接下話,“我們通通出去,外面留兩個丫頭守著!

    大伙兒心癢難耐,卻不敢不從。

    沒想到孟孟卻說:“還請老太爺留下,安撫老夫人的心情!

    聞言,眾人心中一喜,若老太爺能學會獨門密技,還怕他不教給下一代?

    這會兒他們沒了看笑話的心思,全希望孟孟能多來幾次,好好替老夫人“診治”。

    孟孟將所有人的表情都看在眼里,垂下眉眼,心中嘆道于叔說的沒錯,這個濟善堂興盛不了多久了。

    待屋里人全走光后,孟孟從懷里拿出金針。

    孟孟看了于文彬一眼,見于文彬朝她點點頭,才取金針,準確朝穴位刺入。

    看著她熟練的手法,半點不輸自家孫兒,老人家眼眶微紅。

    孟孟專注而認真,于文彬坐在床邊,心疼地看著兩位長輩。

    爹娘相繼過世,二房沒落,他和文謙在家中的地位一天不如一天,幸得祖母垂憐,將他和文謙帶在身邊,若是沒有祖母,他們豈能順利長大?

    幸好文謙比自己聰明,愿意放棄濟世堂產業,在外頭闖蕩,這個決定讓他平安活到今天,否則的話……

    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,孟孟終于拔下金針。

    于老夫人神態安詳地望著她,嘴角微微勾起,“小姑娘,你讓我想起我孫兒彬兒,以前他幫我扎針的表情和你一模一樣!

    怎能不一樣?那是她的于叔、她的父親、她的師父。

    她握住于老夫人的手,認真地說:“已經過了十年,您該放下了,否則您的牽絆會讓于叔無法離開!

    于老夫人心頭一驚,皺眉問:“你在說什么?”

    孟孟低聲道:“我同兩位老人家說個故事好嗎?”

    “你說!庇诶咸珷斒莻心思敏銳之人,孟孟一句話,讓他垂下的眼皮陡然撐起。

    “打出生起,我就看得見已逝的鬼魂,三歲以前,我一直以為他們是人!彼D了頓,開始詳細講述,“其實鬼魂沒有我們想像中那樣可怕,他們徘徊在人世間,只因為心中有無法釋懷的遺憾……于叔于文彬在我五歲的時候來到我身邊,那時的他剛離開人世沒多久。我的父親很早就過世,是他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,也是他手把手教會我醫術……”

    孟孟緩慢地說著旁人無法理解的故事,倘若心存偏見,定會將她當成神棍,但于老太爺不會、于老夫人更不會,因為這十年來,他們經常覺得心愛的孫兒仍然在自己身邊流連。

    “老夫人,于叔過得很好,他在世時做過很多善事,累積無數福報,下輩子定會出生在福澤之家。您得放下,否則他心系于您,怎樣都無法邁開腳步,他辛苦,您更辛苦……”孟孟不停地說著,訴說這些年來于文彬回于府時,看見兩老生活的點點滴滴,是多么的心疼與不舍。

    這些生活片斷讓兩位老人家徹底相信孟孟的話,相信于文彬就在他們身邊。

    孟孟說于叔深感欣慰,見弟弟懂得舍棄,進而換得一片藍天,贊美弟弟比自己更聰明。

    最后她細細觀察兩老的表情之后,與于文彬對望一眼。

    見他緩緩點頭,孟孟深吸氣,說起當年他死亡的真相。

    “你是說……”于老太爺不敢置信地望著孟孟。

    “對,于叔只是偶染風寒,自己是當大夫的,怎會治不了這樣的小?可他沒想到自己一路照料看顧的五房堂弟于文和會心起貪念,想獨占這門金針之術,準備了有問題的湯藥。

    “聞到氣味,于叔便曉得那碗藥不對,他不愿意吞,于文和卻硬灌著他喝下。事成,于文和為了撇清關系,立即帶小廝出門,還叮囑于叔的小廝遠志好生照料。于叔思前想后,明白自己是懷璧其罪。

    “那些年,于叔的醫術貴府上下無人可及,大家都道您偏心,殊不知他是傾盡全力想替二房掙個立足之地,沒想到會成為親人的眼中釘。于叔后悔了,可惜命已不長。當時于叔把寫有金針之術的冊子帶在身邊,原本打算等修撰得更縝密后,回府便傳給府中親人,但于文和的舉止讓于叔痛心,他一怒之下將冊子燒個精光!

    這就是他們掘地三尺也找不到那本冊子的原因?于老太爺了然。

    看見孟孟往床邊看了一眼,兩老順著她的目光望去,心中揣測著,彬兒在那里嗎?

    孟孟說:“于叔讓我轉告兩位,人都有私心,一損俱損、一榮俱榮,這話說得冠冕堂皇,但牽扯到利益就會流于表面形式。當有欲望卻無法滿足、當競爭嫉妒取代親情,家族就算勉力維持,也無法杜絕底下的陰私,他的遭遇便是一例。

    “于叔說,他把于文和之事說出來,并非想要老太爺將他逐出家門,畢竟當年的事已相隔遙遠,加上沒有證據,就是官府也拿于文和莫可奈何。不過老天爺都看著呢,否則為什么這些年,于文和想盡辦法要讓自己的醫術及名聲更上一層樓,卻始終鎩羽而歸?實是因為他的惡劣行徑早已斷了自己的福分,至于更大的懲罰,還在后頭等著。

    “于叔提及此事是要老太爺想清楚,于家是不是該分家了?讓每家各自努力,對外爭取自己想要的名利,而非往里掏空于家的所有,這樣的競爭才有意義,否則人人躲在濟善堂這塊金字招牌后頭,三成本事被渲然成七分,一代代下來,于府早晚會人才凋零!

(快捷鍵:←)上一章  娶妻安樂(上)  下一章(快捷鍵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