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寺不拜而直接繞到后頭自然是沒有這樣的規矩,但是對齊太后來說,她手里明的暗的不知道沾過多少人命,她拜佛也不過就是求個心安,要說多虔誠自然是沒有的,更何況是她身體不適之時。
轎子突然晃了一下后停了下來,齊太后還以為轎夫沒聽進她剛剛的吩咐,正要開口罵人,就聽見女子嬌柔的聲音從外頭傳來,有人攔轎喊冤,她猛地睜開眼,狠瞪著轎簾。
“太后娘娘……這事……”站在軟轎邊上的貼身嬤嬤擔憂的道,不知該如何處理。
如果是在沒人的地方,攔轎的人趕也就趕了,就算弄死了也不是什么大事,只是這婦人倒是會挑地方,直接跪在萬佛寺的大門口,來來往往的人不說是王公貴族,官宦人家還有平頭百姓的也是不少,她只要一動手,只怕還不用下山,當朝太后草菅人命的風聲就會傳得滿城皆知了。
齊太后狹長的雙眼閃過冷厲,嘲弄的冷冷一笑。安王爺這是坐不住了,才會選在這個時候發難?
“落轎!彼p聲道:“我倒是要瞧瞧到底是什么天大的冤屈,能夠讓一個婦人攔下我的轎子。”
嬤嬤不贊同的想勸,但是想起主子那說一不二的果斷性子,也知道多說無用,只得先讓轎夫落了轎,接著掀了轎簾,齊太后搭著她的手,慢慢的下了軟轎。
齊太后姿態優雅,居高臨下睨著跪在萬佛寺大門前的婦人,眼睛掃過她已經看得出來的肚子,不禁輕皺了下
眉頭,但是很快的又恢復面無表情。
這婦人一身素色衣裳,還挺了個肚子,從剛剛說了第一句話后就再也沒開過口也沒抬臉,讓人看不到她的模樣和表情,只不過光瞧著這婦人敢一個人就攔著她這個太后這點,想來膽子也不會小了。
齊太后自然是不會親自開口去問話的,嬤嬤只瞧了她的臉色,馬上意會,問道:“前面跪的是誰?要申冤為何不去找府衙,難道不知道無故攔下太后的轎子是要問罪的嗎?!”
齊太后看著那婦人緩緩抬起頭來,直直的望向她,一雙眼睛水汪汪的,看似柔弱單純,卻又無所畏懼。
許櫻兒只望了她那么一眼,便微微垂下眼瞼,不卑不亢地道:“臣婦若是怕被問罪,今日就不會在這里為亡夫申冤了!痹趮邒咭獑査蛐鍪钦l之前,她從懷中拿出一本泛黃的冊子,上頭還有一些黑色污漬!俺紜D,胡靖惟將軍之妻,要替亡夫申冤,狀告當朝太后之父,貪污軍餉,又在事發之前引賊圍殺,陷臣婦夫君不忠不義之名!”
她的聲音清脆平緩,卻如驚天之雷打向眾人,所有人全都瞪大了眼,腦子里都只剩下一個念頭——這天,要亂了。
京城里傳播最快的無疑就是各種流言,尤其是官家女眷之間的消息傳遞更是快速,畢竟姻親關系縱橫交錯,東扯一頭西扯一頭的都能扯上幾分親戚關系,只要一家知道,大約半個京城該知道的都知道了。
更別提現在胡家的事情重新吵了起來本來就不正常,眾人本來還在猜測監國王爺一直按兵不動是不是有什么后招的時候,一個身懷六甲的年輕婦人就直接到太后面前告了狀,告的還是太后的母家。
這樣驚天的消息,內行的看出了安王爺和太后外戚一黨斗起來的門道,外行的光是看熱鬧也是好奇得不得了。
萬佛寺今兒本來就熱鬧,又是在大門外鬧上這一出,太后的轎子還沒下山,各家小廝管家就已經將消息往山下傳,齊太后都還沒回宮,京城里大概就只剩下不知事的小娃兒還不清楚這消息了。
而安王爺閉門不出,像是完全置身事外。
齊太后回了宮里,關上了殿門,女官內侍各個都輕手輕腳的,就連喘氣都小心翼翼著來,就怕惹了主子的眼,直接撞在刀尖上。
齊太后坐在上位勾著冷笑,看著空曠的宮殿,想起剛剛那個即使穿著一身素服也掩不住麗色的女人送上的帳冊,心里頭像是有火在燒。
那本帳冊就是她這陣子遍尋不得的重要證據,如今用這樣的方式得到,她半點也高興不起來。
安王爺這招釜底抽薪可真是狠,那婦人要她為她作主,告的卻是她父親,眾目睽睽之下,難道她還能說一個不字?
她想起自己咬著牙讓人接過那一本帳冊,還得讓人帶上那婦人一起下山好好安置,胸口一股惡氣就始終壓不下去。
她臉上一片陰鷙,眼里跳動著狠戾的火焰,恨不得把安王爺和那寡婦凌遲了一遍又一遍。
只是雖發著火,她還是逼著自己冷靜,身處后宮這十年,她早已學到越是沖動出頭,死得越快的道理。
安王爺打的是什么主意她不是不知道,不就是想看看她到底是要保著太后的位置,還是要保著母家在邊關的勢力嗎?
若是她安安分分地當著太后,說不得這事情她什么也沾不上就過去了,若是要保母家,就得看看她這太后的位置坐不坐得穩了,畢竟后宮不得干政是打先帝就留下來的規矩,而安王爺能被封為監國王爺也是因為這個原因。
“就算安王爺機關算盡又如何?那案子已經死無對證了,光憑一本帳冊,就想要把當朝太后甚至是齊家給拉下馬,那是作夢!”齊太后冷笑著,尖銳的指甲戳在手心里也不覺得疼。
那本帳冊記錄的是齊家濫用軍款的帳目,但是有她這個太后在,沒有其他證據就想要扳倒齊家和她,那也是癡人說夢,除非安王爺還知道戶部那事……那帳本上沒提到的部分,才是足以給齊家致命一擊的罪證。
“我倒要瞧瞧,除了那個女人,你還能夠玩出什么把戲,若是鬧得狠了……”
可別怪她也把事情給做絕了!
第8章(1)
許櫻兒這一狀告到當朝太后面前,宮里頭沒發話,刑部、大理寺、兵部等等大小官員都不敢先出頭吭聲,只是安王爺的門人就在各部衙門前候著,也不多說,就說了一句王爺知道各位大人秉公處理肯定妥當,哪里還有人不知道安王爺這是明擺著站在胡將軍的遺孀后頭當靠山,直接和當朝太后杠上了。
兵部什么都不說,但是御史們卻不會放過這個機會,當天下午就寫好了彈劾邊關齊家還有當朝太后的奏折,第二天一大早在朝會上把這件事情鬧到了皇帝面前。
小皇帝說小不小,也有十一、二歲的年紀了,再過幾年也要親政,他本就諸事聽從齊太后,自然覺得自己的母族是好的,對于安王爺這個成年的皇叔抱持著戒心,深怕等不到自己大婚能夠親政的時候,朝政就被皇叔把持。
所以當接到奏折的時候,他第一眼先是看向安王爺,眉頭皺得死緊!盎适逶趺纯矗俊
安王爺自然也感覺到了小皇帝的視線,他心里冷冷一笑,表面上卻不動聲色,抬起頭不咸不淡的回道:“國有國法,家有家規,皇上大婚后就要親政,自然也不會為了這等小事循私,臣等沒有任何異議,只待皇上圣裁!
這話說得四平八穩,讓人挑不出任何錯處,但若是細細品味一番,言下之意則是,皇上您不是已經有想法了,那還問人做什么?只要按照國法來,其他的隨意。
小皇帝不笨,細細一琢磨就明白了他的意思,咬著牙默不作聲,沉著臉往其他文武百官看去,希望能夠得個說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