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火电竞app-中国知名电竞赛事平台

言情小說 >> 現代,臺灣,外國 >> 歡喜冤家,日久生情 >> 作者:凌淑芬 | 收藏本站
窺 生活的小觸發 凌某人 作者:凌淑芬
    其實一開始會寫這個故事,完全是偶然。

    有一天,凌某人的e-mail信箱里出現一封朋友的來信,告訴我她最近看到一篇部落格文章超級好笑,叫我一定要去看,然后把那篇文章的網址附在信上。

    凌某人點過去看之后,果真是笑到不行。

    那篇也是翻譯自一個日本論壇之類的文章,大概是說發布這篇文章的男人發現自己疑似被偷窺了。一開始他以為只是偶然,可是隨著和偷窺他的那個人展開互動,他發現他真的是被偷窺了,對方是去過他工作的居酒屋一次的女性。

    整篇文章的內容很好笑,但看完之后,我便被“偷窺”的這個點所觸發。

    于是,凌某人開始想,我想寫一本跟偷窺有關的書。

    方向決定之后,接下來就是決定角色的問題。是男的偷窺女的,還是女的偷窺男的?因為男的偷窺女的太變態了,所以我決定寫女的偷窺男的。(喂!難道女的偷窺就不變態嗎?)

    決定了角色問題,接下來要決定,為什么“偷窺”?一個人,不會沒有理由的去看另一個人。像原本那篇日本偷窺文的女生,是因為暗戀那個男人而去偷窺他,那我的女主角呢?

    我決定讓她偷窺的目的與她生活中的某個方面做連結——從而決定了她的職業。接著劇情就像行云流水一樣,在腦中一幕幕的翻出來,于是一部小說的大綱就此形成。

    在這里,親愛的讀友,其實我常接到讀者來信,有的是自己本身也想從事創作,有的則是單純對“創作”的這件事感到好奇。許多共通的問題是——請問你是怎么想出這么多故事的?

    其實答案就是這么簡單而已?赡苤皇巧钪幸粋微小的點觸發,像顆種子一樣,作者的思緒奔流,然后它就會漸漸長成一棵樹。

    所以,生活里其實每個角落,再微小的東西,都有可能觸發成一本小說。

    然后對啦!我又寫藝術家了。

    其實凌某人自己坐下來“反省”(嗚,為什么要反省啊?)自己為什么這么喜歡寫藝術家?我發現,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——本人一點藝術細胞也沒有,哈哈!

    好,別鬧了,雖然人家真的沒有藝術細胞無誤。其實很主要的原因是,我們老家祖傳是做某種手工傳統技藝的營生,后來隨著時代變遷,爺爺那一輩過世之后,這種傳統技藝已經式微了,接下來的世代做生意的做生意,上班的上班,早年的那些工其現在已經變成古董,束諸高閣。

    但,我一直記得小時候回爺爺家,看著他們雙手穿梭,做出一只只美麗成品的情景,這種心情已經銘印在腦中。

    所以,看凌某人寫的藝術家,有打鐵的(《別愛那么多》的裴海),有刻印章的(《情在不能醒》的符揚),有像本書燒陶做琉璃的,都是跟手工藝有關的藝術家,反而傳統的“畫家”這一類藝術家,凌某人沒有寫過。

    某方面來說,這反應了童年時期的那些遙遠而美好的記憶,在我能夠時,幻化成一個個人物,出現在我的書上。

    后來又遇到一位朋友,老家曾經住過鶯歌,也做過燒陶的工作。雖然在我們認識時,他們家也已經搬離很久,但在他家中還是可以看到許多早年留下來的陶瓷器,這些在在引發凌某人對傳統手工藝術的向往。

    如果可能的話,真希望哪天自己也能動手去學去做呢!

    扯遠了?傊@是一個始于偷窺、但最后轉了很多彎的故事。

    請大家翻開書頁,一起來讀這個故事吧!

    寫信給凌某人:臺灣臺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五段五0八號四樓之一禾馬文化轉凌淑芬小姐收

    寫e-mail給凌某人:[email protected]

(快捷鍵:←)上一章    下一章(快捷鍵: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