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起小時候跑遍重慶南路書局,拚命尋找有關清朝資料的那段日子,現在想起來真有點毛骨悚然,很長一段學生生涯,我不念教科書,一有時間就泡在書店“歷史”、“人物傳記”那幾個柜前,瘋狂地“嗑清史”,就算不吃不喝,也要把零用錢拿來買書,十六歲時,我就立下志愿,要到北京紫禁城過我二十歲的生日,而我的第一部小說也就是差不多在那時候完成的,ㄟ……很有壯志地把清朝某個皇帝的一生以自己的方式書寫一遍,哈哈~~~
那時候呀,我省錢省到三餐只吃一條吐司面包的地步,為的就是省下旅費去完成我的志愿,后來,愿望達成了,當我站在紫禁城看到宮殿櫛比鱗次,輝煌耀目的黃琉璃瓦時,情不自禁潸然淚下。
那一年的北京還有著濃濃的古味,隨處走著走著,就可能經過清朝某親王的府第,到餐館吃碗面,可能還能意外碰見清皇室的后代,那氣味真是令我樂不思臺呀,回臺灣前,我買了一套旗袍(清式的,不是民國后的款式),還買了不少宮廷慣用的生活雜物,那年回來后,我每天過著半清朝人的生活,穿著旗袍,捧著蓋碗喝茶,閑來無事就焚個香、操個琴,我的置物架是八寶格,我的小飾物盒是剔紅盒,還把寫好小說手稿仿制古書裝訂成冊(看過電視劇里的古書嗎?藍色封皮、線裝、封面左上角有個寫書名的框框,對,就是那樣),我常在書桌前替小說打洞穿線,又給它穿上藍色的衣服,每天忙得不亦樂乎,奶奶每次看見我,就只有一句——“真是見鬼了!”
現在想起那段狂熱的日子,既懷念又深感滿足,到了現在這個年齡,才會了解從前的自己沒有浪費掉一點光陰,那些搜集來的有形無形的資料,都成了我現在最重要的財產。
我從小跟著奶奶生活,奶奶也算個怪人,我國中時每天捧著《紅樓夢》一頁一頁大聲地讀,同學背書,我在背葬花詞,愛上國劇后又每天翹課去唱戲,同學背書,我在背戲詞,腦子里從來沒有升學壓力這回事,我的奶奶從來不拘管我,任由我隨興發展,當我在臺上唱著她完全聽不懂的戲詞時,她總是以我為榮地默默坐在臺下支持我,這對一位傳統臺籍的老奶奶而言,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,她總是在親戚朋友面前用她的方式稱贊我——“ㄏㄡ,不知按怎,那ㄟ生出一個活死(外。┼钭!”
托奶奶的福,我國中畢業后雖然沒有好學校念,但我隨心所欲地過日子,每天都很自在快樂,國中老師曾在全班同學面前大罵我“不念書會餓死”,我也沒有因此餓死呀,反而更因此找到自我。
齊晏姊并不是在這里教育大家不要念書,只是看到自己的表妹們個個念得痛苦萬分,所有的潛能都被壓抑無法發揮,實在很可憐,激發自己的潛能是很重要的,做什么事情時自己是最快樂的,這點最重要,否則人生真不知為什么而活了。
話題轉呀轉,又轉到沉重的話題上,哎——
言歸正傳,一直以來,我就很渴望寫套清宮小說,不過先前有幾位重量級作者在寫,我不敢與之爭鋒,待“清風”略微平靜以后,我總算能一償心愿了。
希望我這套清宮戲能討讀者喜歡,請多多批評指教,謝謝。
咱們下回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