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火电竞app-中国知名电竞赛事平台

言情小說 >> 古代,架空,架空 >> 重生穿越,斗氣冤家,日久生情 >> 夫人百無禁忌作者:寄秋 | 收藏本站
夫人百無禁忌 page 1 作者:寄秋
    第一章棺生子(1)

    陽春三月,乍暖還寒,還帶著些許涼意的風徐徐吹來。

    萊陽縣城外有座陡峭的高山,早年山上有間庵堂,里頭住著數名尼姑,前來的善男信女不少,香火頗為鼎盛。

    可不知哪一年,山上來了盜匪,一夜之間殺光了所有的尼姑,并烹其屍首果腹,然而此案始終懸而未決,歷任的縣官都無法偵破,百姓因為懼怕,鮮少上山走動,久而久之庵堂也荒廢了,埋沒在荒煙蔓草之間。

    不久之后,在遙望的另一座山的半山腰,蓋起了一間寺廟,名為「懸山寺」,它是依著山勢建蓋,一半在山里,一半懸空,僅以梁木在下方支撐,歷經數十年仍巍然屹立著。

    懸山寺聲名遠播,不少香客、文人雅士前來一睹風貌,并信仰著寺廟里的神只,一有困頓難解之事便會前來燒香拜佛,求菩薩指點迷津,三牲素果擺滿漆紅供桌。

    漸漸地,破舊的老庵堂乏人問津,甚至已在人們腦海中淡去,僅老一輩的人隱約有些印象,卻又說不出庵堂位于何處,久而久之,它便從百姓的記憶中消失。

    那是座長滿野草的廢墟,再也找不回當年的盛況,被越來越茂盛的雜草樹木遮住,荒涼地只聞呼嘯而過的風聲。

    此時,一名十三、四歲的小姑娘背上背了個大大的竹編籮筐,快要有她半個身長,可那纖瘦的身子卻健步如飛,宛若生長在山里的野兔,輕快而愜意的走入只剩幾座瓦墻的廢棄庵堂。

    當年的女庵主善醫,故而有上門求醫的信眾,庵主從不收費,只開藥方,任由信眾們布施。

    山上離城里甚遠,若是步行,少說要大半天,為了給自身方便,庵里的尼姑們便在后院種起了菜,以及一些常用藥草以救急,人吃五谷雜糧,難免會有病痛,有備無患安能自救。

    后來庵堂沒有了,可當年種下的藥草卻還在,一月復一月,一年復一年,自會找出路的藥草在無人照料的情況下,與野草雜草一同歷經數十年的歲月,如今,那些藥草已蔓延整座庵堂。

    周靜秋是棺生子,她娘佟氏在生她時難產,還沒把她生下來就過世了,她爹周康生哀傷逾恒,將她娘置于棺木中,依照習俗,三日內下葬。

    孰料,隔日在抬起棺木時,里頭傳出幼貓似的嬰兒啼哭聲,眾人皆驚惶退避,不敢上前,唯恐屍變。

    僅有她爹不畏怪力亂神,撬開棺蓋,這才發現原來她娘并未死去,只是生得艱難,暫時閉過氣去。

    周康生抱起奄奄一息的妻子,并在她雙腿間發現全身是血的女兒,他趕忙讓人去找穩婆,好處理一下產后事宜。

    雖然母女倆都保住了性命,可是在棺內悶得太久了,因而身子骨都不是很好,需要常年延醫調養。

    佟氏是地主家的女兒,嫁妝有上百畝土地,但是為了看大夫吃藥,這些年陸續賣掉不少土地好湊錢。

    三年后,佟氏又懷有身孕,周康生原本不想要這個孩子,怕傷了好不容易養出血色的妻子。

    可是不孝有三,無后為大,佟氏死活不肯放棄這個孩子,又是湯藥、又是補品的,勉強生下比女兒更瘦弱的兒子。

    只是被這么一折騰,她的身體徹底敗壞了,連奶水也沒有,一直臥病不起,面容越來越憔悴。

    由于周康生是衙門的仵作,不分白日黑夜,衙役們一來傳人就得走,常常不在家,所以年僅六歲的周靜秋一肩挑起照顧母親和弟弟的責任,她讓爹買來一頭剛生崽子的母羊,用母羊的奶水一天三頓、五頓地喂食兩人,她還得站在椅子上,對著比她還高的灶臺煮飯燒菜。

    周家的家境負擔不起人參、雪蛤、何首烏等昂貴藥材,周家母子倆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虛弱,幾乎快撐不過去。

    不過人在危急中越能激發潛能,已經七歲的周靜秋偷溜上山,想找些野人參或珍稀藥材給母親和弟弟補補身子,誰知誤打誤撞來到荒廢的庵堂,并驚喜的瞧見在野草中蓬勃生長的藥草,便興高采烈地采了幾株。

    從此,她每隔三、五日便上山一趟,有時是將快枯萎的藥草采集下來,再曬乾,以免浪費了,有時是摘山菜、撿栗子、設陷阱逮幾只山雞、野兔,收獲甚豐。

    只可惜即使耗盡家產,賣掉田地,在小兒子四歲的冬天,佟氏仍舊過世了。

    八歲的周靜秋沒有哭,只有惋惜,她耗費了多年的功夫,還是沒能保住母親的性命,原本不愛說話的她變得更沉默了。

    好在弟弟的身子是弱了點,但先天不足靠后天養,漸有起色,未追隨母親而去。

    為了保住這根小獨苗,周靜秋更勤于上山,不僅親自打理庵主留下來的小藥田,還往更深的山里尋找野生藥草,能移種的便移到庵堂后院她開墾出的小片藥田,有的是自用,或是賣給城里的藥鋪,這些年來她就是靠這樣的方式慢慢積攢銀子,貼補家用。

    仵作的俸祿并不高,一年也就五、六兩銀子,還有衙門配給的五十斤白米、二十斤白面,以及三十斤的玉米粉。

    若是一般百姓們倒是夠嚼用,三、五口人吃一年的口糧是綽綽有余,可是光花在周曉冬的藥費、看診費就不只這個數,有一段時間周家過得緊巴巴的,只能吃稀粥配野山菜。

    周家從周靜秋的祖父的祖父就是干仵作這一行,代代相傳,成為祖業,而從周靜秋的祖父至今,已三代單傳,到了這一代本該由周曉冬繼承衣缽,但是他的身子骨實在太弱了,走不了遠路,再加上周康生不想兒子走他的老路,只能過著和死人打交道的生活,便送他去讀書。

    周曉冬頗有念書天分,而且越讀越起勁,儼然是一名小書生,常見他捧著書,搖頭晃腦的讀著。

    不過周靜秋倒是樂意接下父親的棒子,因為在重生前,她便是頗負盛名的女法醫,在專業領域中無人不識。

    換言之,十幾歲的身體里裝著三十多歲的靈魂。她是胎穿的,一穿就在棺材里,她嚇得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棺材中大聲呼叫,只是她發出來的是嬰兒的啼哭。

    在前世,她對任何和醫有關的知識都有興趣,有空就會自行研究一番,沒想到到了古代竟有這么大的用處,分辨藥草也難不倒她。

    「唉……我該不該將你挖起來呢?看看結果的情形和拇指粗的枝干,少說有五、六十年,我拔起來再清洗一番,至少值個四、五十兩……」周靜秋將裝著山芋頭、野生蘑菇,已有半滿的竹編籮筐擱置在樹蔭下,她穿著半新不舊的衣裙,舉止不雅的蹲著,對著一株約到她的腰高,長滿白花紅果子的小樹,甚為苦惱的喃喃自語,似在考慮要留著救急,讓它再長幾年好增加藥性,或是現在就拿去換錢。

    其實她是傾向后者,家里的銀錢不多了,又養了好幾個會吃的人,她爹是大飯桶,弟弟是小飯桶,還有多年前撿來的夕奴和小敢,個個都很會吃,就只有她是小鳥胃。

    要維持一個家不容易呀!什么都要用到銀子,她還想買塊地種糧食,好喂飽家里的大大小小。

    佟氏的嫁妝早已賣光了,不過周靜秋在她過世后的半年開始,又一次五畝、五畝的買回十五畝水田,她自個兒不會種田,便佃了出去。

    秋收稻子冬收麥,一年兩獲,扣去該繳的糧稅,她和三戶佃農六四分,主家六、佃農四。

    也好在有這些糧食儲備著,要不然日子真的過不下去,周曉冬一年的束修是十兩銀子,要用的書籍和紙、筆、墨貴得要命,一刀質料不算好的宣紙就要一兩銀子,他一年便要用去五、六刀紙練字,更別提他補身的銀兩。

(快捷鍵:←)上一章  夫人百無禁忌  下一章(快捷鍵:→)